登入 免費註冊
最新消息
設計課程
動態課程
其他課程
設計選讀
技術專欄
周邊商品

身為藝術創作者,相信或多或少都受到歐美影響,甚至對在當地工作或學習有興趣,但又不敢輕易撥開這神秘面紗,在嚮往與擔憂的矛盾間游移。今天很幸運能邀請到動態設計圈的前輩 Ren Chen 來和我們聊聊他在美國十年來的創作學習歷程,或許透過 Ren Chen的視野,能讓我們看的更清晰!


闖蕩十年海外,深耕視覺藝術

Ren Chen 個人創作多元,也是經營 IG 的重要素材

Ren Chen 個人創作多元,也是經營 IG 的重要素材

 

Q:是什麼契機,讓你決定在十幾年之前就決定到美國學習動畫呢?

其實很單純,當時只是覺得在能在美國做設計跟動畫,這些流行文化發源地學習感覺好像很酷。但真正學習到的,還是「自學」成長的重要性。

 

Q:剛畢業的時候有為求職做什麼準備嗎?

其實剛畢業的時候沒有太明確方向,但有準備了一隻 Showreel ,集合了自己的創作和一些實習的作品。現在回頭看覺得也許不是那麼成熟,業界的競爭也很激烈,但有趣的是當時有機會讓 Buck 看到這隻 Reel ,可惜後來就沒下文了,過了好幾年才重新加入團隊。另外我認為要準備作品的話不要只是照抄教學或他人作品,要融入更多自己的想法才能從中學習。

 

Q:可以和我們聊聊這十年工作歷程嗎?

這十年之間的經驗是:Stardust > Elastic > The Mill > Buck

在 Elastic 的四年間幾乎都是做 After Effects 的動畫為主,但後來想轉戰做設計和概念發想,就在 Elastic 的最後一年跟在 The Mill 的兩年之間,自己花了很多時間邊工作邊學習設計,在工作、創作、學習的過程雖然辛苦,但為日後設計能力和導演打下很好基礎。

Ren Chen 的風格多元,對於不同面向的議題詮釋皆有獨特之處

Ren Chen 的風格多元,對於不同面向的議題詮釋皆有獨特之處

 

Q:想了解在目前美國學習與工作上體會到的心得?

講到美國職場,一定會提到「文化」和「語言」的差異應對進退,會 需要花一些時間去了解跟習慣。文化上也包含展現出自信的重要,和亞洲文化不同的是,美國人較少有謙虛的習慣, 如果自信沒有展現出來, 再加上語言的隔閡,相對不容易被信任。另外就是我的工作內容時常要將文字腳本轉換成影像設計,再將影像設計,透過優美的文字敘述來表達出想要傳達的概念。其實這不管是英文或是中文,我覺得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英文會讓這件事情更加艱難。


十年間最喜歡的代表作

我覺得要說代表作或許太誇張,但是我真的很幸運能在 The Mill 的時候參與《Imaginary Friend Society - Losing your hair》、《The Story of OJ》,還有《Apple - Meet iPhone X》這幾項專案。

《Imaginary Friend Society - Losing your hair》是為兒童癌症協會募款的公益影片

 

在製作方面,我很榮幸可以主導所有角色和場景的設計,我也為其中的角色設計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故事,隱藏在背景當中。比如說他跟父母出去露營,跟朋友們野餐至些細節等。我覺得這些小彩蛋,都讓角色增加了許多厚度, 即便片子只有一分鐘卻為觀眾延伸出許多的想像。

 

 

imaginary_friend_society_03

 
 
 
 
長達四分鐘的手繪動畫《The Story of O.J.》,探討具有爭議的種族歧視議題。

 

source form The Story of O.J.

source form The Story of O.J.

 

我負責了超過一半以上的場景設計,模擬了早期六零年代卡通片的質感風格,部分場景也混合 3D 與 2D,讓整個流程更具有彈性。

部分場景採用2D和3D混合

部分場景採用 2D 和 3D 混合

最後是《Apple - Meet iPhone X》, 這支廣告從最初的標案、設計,到動畫完成, 我都完完整整的參與了整個過程。由於案期的緊迫以及客戶的工作模式,我們幾乎是設計跟動畫同時進行,甚至直接在 After Effects 裡面做設計。我貢獻了許多概念,並且解決了許多腳本結構的問題。我覺得我們也將這支廣告的設計,發展到以往蘋果廣告比較不常見的風格,我認為相當有趣。

 


Q:ElasticThe MillBuck studio 你覺得那一間公司更接近你的理想?

我覺得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經營面向和優勢。如果以 Business model / Strategy 商業策略的優勢我選 Elastic。這間公司從20年前,發起人做電影剪接起家(代表作品:火線追緝令 Seven),從有了自己的剪接製作公司開始,橫跨電影以及廣告圈,順著優勢接著成立 VFX 公司 a52,為廣告提供特效的服務, 最後才成立製作公司 Elastic,發展更多原創的案子。然後透過與澳洲導演 Patrick Clair 合作,一路把公司的名號打響,我個人也非常榮幸跟該導演合作過一些案子。

2014 年 MTV頒獎典禮視覺形象設計

 

公司氛圍跟 pipeline(工作流程)我選 The Mill,來自英國的 The Mill 一直都是廣告業界的龍頭霸主,大概十年前不再只是專注於後製特效,也開始發展自己的導演公司,由於他們有非常強大的 VFX 背景,所以公司的作業系統非常完善,也有很好的福利制度。

Netflix Fearless Titles

 

講到 Design 我選 Buck,Buck 從早期開始都一直以他實驗性極強的設計以及動畫在 motion 圈佔有一席之地,不論是風格或表現手法總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Q:對於紐約跟洛杉磯的生活型態與趨勢有什麼看法?

紐約就像台北一樣比較都市,走下樓就有超商。洛杉磯地廣人稀,但是近幾年某些區域也開始感受類似紐約的那種都市生活。我覺得以後就是會很極端,根據個人的喜好跟需求,會有人擠在都市裏面生活工作,也會有人住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選擇遠端工作。

Illustration_One Man Chen

 

Q:有沒有跟一些大品牌合作的故事?

基本上什麼都不能說!全都是保密協定。 不過大品牌通常要的東西都很廣,要做很多個版本。給他們看設計就像是拿一堆小石頭,去丟一個很小的目標。在客戶的要求跟我們內部的設計之間拉扯,最後大家會在一個平衡點上相遇,過程通常非常非常長久,而且同時變化又非常快速即時, 所以很多時候跟大品牌合作,就是場精神與意志力的挑戰。

 

Q:遇過最糟糕的合作經驗是什麼?

我其實沒有什麼糟糕的經驗,大部分都是好的,每個過程中都會學習到許多不一樣的東西。

但我可以分享有趣的工作經驗,有一次我在 Elastic 工作的時候,公司在製作阿姆的音樂錄影帶,剪接師需要暫時的中文配音,於是我就被抓過去當臨時配音。沒想到導演很喜歡, 最後我竟然被導演邀請去配音公司正式錄製,於是我的聲音就這樣在阿姆的 MV 裡面, 也算是某種成就吧。

 

Q:有沒有比較過台灣業界與美國業界的差異?

我幾乎沒有在台灣業界待過,但是我感受最明顯的應該是業界的文化差異。比方說像是 Freelance 接案(Book / Hold) 的機制,報價的規矩、Pipeline。不過國外公司規模都稍微大一點點,所以 pipeline 會比較好。雖然不是每間公司都有好的 Pipeline,但是做 Motion 有個好處是即便 Pipeline不好,硬幹做出來東西也可以不錯,但是電影特效產業流程不順應該會出大包。我覺得這幾年 Motion 產業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在C4D 推陳出新加上 Octane/ Redshift 及時運算的加持下,其實很多案子根本一兩個人就能完成質感優秀的作品。所以現在有許多公司都會直接讓 C4D 做創作主力,一方面也為了壓低成本。不過我覺得有時候品質也會出差錯,因為畢竟大部分 C4D artists 是通才(Generalist),如果要做一些真的是很專精的特效或是角色動畫時就要看個人功力了。現在很多老牌的公司基本上都形成了兩套系統在運行,一個C4D,一個 Maya,我覺得這應該是這幾年產業最大而且最重要的變革了。

 

【Book / Hold 機制】
Hold 是公司在找尋 Freelancer 時的術語,如果可能的案子要合作但時程和細節未定,可以先請 Freelancer 保留一段空閒時間,真正確定要合作時才會預定 Book 那段時間。在 Hold 期間由於還很多變數,所以不代表一定會合作,這時候如果有其他公司也想要同時段來合作,公司之間也會 互相 Challenge,提出不同條件讓 Freelancer 選擇優先順位。

十年後會寫出甚麼新故事

Q:就業十年了,有想過要自己開公司嗎?

其實每個人自己本身就是一間公司、一個品牌並且看要怎麼操作。我覺得在目前趨勢下,不是實質擁有一個公司才算是開公司。個人可以有一個公司名號,有案子進來的時候找三五好友一起做,做完就解散,這也可以是一間公司。

 

Q:對於藝術跟商業怎麼拿捏中間的平衡點?

我其實沒有特別拿捏,唯一想的就是做到最好,這不分藝術還是商業。這個年代那些我們聽過的藝術家,其實也是成功的商人;所謂的藝術可以很商業,而商業的東西可能也很有藝術價值。但唯獨是不論商業或藝術,工作一定要開心不然就不要做。

source from One Men Chen

藝術可以商業,商業亦能藝術

最後能不能給想去美國工作的新人一些建議?

設定目標,不是設定進入一間公司為目標,而是要設定自己能做到哪間公司的品質

不要侷限自己,盡量多看多學,基本功要好好練,基礎讓 Artist 走得更長遠。多參考一些具有國際水準的作品,然後把自己的作品提升到同樣的水平。現在因為有網路其實在哪工作都是差不多的, 重點是你要把自己提升到國際的水準。我知道台灣有一些 Artist 都有遠端在做國外公司的工作, 所以有沒有出國我個人覺得不是那麼重要。但是英文還是要好好練,因為不管如何,工作上溝通是必備的。

 

如果要設定目標,不是設定進入一間公司為目標,而是要設定自己能做到哪間公司的品質。如果抱著想學東西的心情進公司,對公司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也很難被錄取。雖然還是可以抱著學習心態,只是相對難讓人信任你。另外很多人會好奇自己適不適合出國工作?再思考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自己有沒有做足各種準備。不論是精進語言學習或是多了解相關產業或文化,多去評估出國工作的利與弊,是不是自己所想要或能承受的,自然心理就會有底了。